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张维功当选“2008中国金融年度人物”

【信息来源:茂名市保险行业协会【信息时间:2009-07-01 00:00:00  阅读次数: 4196】【打印】【关闭
  经历了2007-2008年国内资本市场大起大落之后,作为国内三大保险市场主体之一的中国太保,去年8月被迫走上一条艰难的寿险业务调整结构的道路,而这一走,旗下寿险保费连续8个月下降,在今年2月份,被泰康人寿超越,跌出稳居市场多年的三甲位置;在5月份,被新华人寿超越,连第四的位置都没保住。  

  6月16日,三大保险集团公布今年前5个月保费收入,记者发现,三巨头保费增速都放缓,但国寿和平安的保费增长速度仍要高于平均增速,太保则是已经连续8个月保费收入同比、环比都出现了负增长,且低于全国保费增长速度。而在上海、北京、深圳、广东、江苏、浙江六大保险市场上,记者了解到,太保寿险的单月保费全线下滑,已经跌至市场第五。  

  6月22日,东方证券保险分析师王小罡接受本报采访时分析,从全年看,太保的寿险增长幅度会趋近于零。而这也意味着,即使在下半年太保能够通过新业务止住下滑态势,但由于泰康、新华两家寿险公司保费呈现“爆炸式”增长,太保寿险今年跌出“三甲”已成定局。  

  六大市场保费下滑  

  6月23日,作为全国寿险一线市场的上海、北京、广州等六省市保监局纷纷公布前5个月保费数据。在上海,太保寿险前5个月保费收入为15.33亿元,单月保费收入只有2.18亿元,而新华人寿和泰康人寿上海分公司的保费收入则达到18.66亿元和19.31亿元,已经与太保拉开了距离,这两家公司单月保费收入分别为3亿和3.07亿。  

  在深圳,太保寿险的保费收入更是不容乐观,5月单月保费收入只有9400万元;在北京其单月保费收入为2.58亿元,即使是在全国两个保险大省的广东和江苏,其单月保费也仅为5亿和4.19亿。  

  “这样的保费收入规模,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一位保险行业分析师如是评析,尽管在太保公布数据后,多家券商分析师对太保的股价仍作出了“推荐”的评级,但是这样的评级是由于太保财险今年的保费规模和盈利水平都有所增长。  

  上述分析师表示,自从太保今年一季度宣布寿险业务调整以来,它等于是在“跛腿走路”,以前财寿险两条腿走路的集团业务增长模式,现在只靠财险在支撑。  

  自从去年8月开始,太保就开始调整业务结构,全线收缩银保渠道,万能险也停售,目前拉动保费大头的只有传统寿险和分红险。记者也从上海一些银保柜台了解到,太保的分红险产品几乎很少见到,而今年以来太保新产品更鲜有问世。  

    股价上涨面临压力  

  虽然今年以来,太保寿险保费一直呈下降趋势,但是其股价已经从年初最低点10.02元/股涨了整整一倍,目前维持在20元左右震荡。  

  记者发现,太保股价上半年的上涨,主要受两大利好因素影响,其一是业界所传上海将在今年试点税延型养老保险,太保有望获得试点企业资格;其二是今年4月底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本地股呈现普涨趋势,太保股价因此曾出现连续7天上涨的情形。  

  对于第一个利好,本报之前已经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证实,上海至少在两年内,难以试点税延型养老保险,到正式试点,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至少也要经过一年的论证。  

  “税延型养老险一旦实行,对保险业固然是利好,但在目前国家已经实行大面积减税的情况下,以及个税起征点又将提高的预期时,这个试点可能将暂时不被两部委考虑。”6月23日,上海一位财税部门负责人告诉本报。  

  对此,海通证券一位保险分析师称,在已经消化掉上半年的利好因素后,如果下半年没有利于保险股的消息出来,太保的股价上涨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这位分析师认为,对于保险股评价的标准主要来自于保费增长、投资收益以及新业务的内涵价值,在这三个标准中,太保目前没有一个是突出的,保费全年取得扭转已是不可能,原因在于没有新产品问世的前提下,光靠传统险种没有办法扭转乾坤;而在投资收益方面,保监会一季度报告已经体现出,保险资金在这一波股市大涨中并没有获得高收益,未到2%;至于新业务内涵价值,期缴型产品固然减轻了明年的分红压力,但是这没有办法支撑太保股价“推荐”的理由。  

  在第一创业研究所分析师黄秋菡看来,太保寿险保费规模的下滑,还会给公司管理层带来巨大压力。  

  “假设太保管理层年底宣布业务调整成功,一定是依据2009年的新业务价值增长超过20%或更高,但另外一个事实是,新业务价值仅仅是一个‘评估值’,代表预期保单现金流的折现,每一期利润是否兑现仍需依赖公司的投资操作、成本控制等,并且由于费用摊销的因素,高价值保单首年一般是负利润,该公司2009年的业绩或许并不会有太大的惊喜,而保费规模下滑加上报表利润的不理想将带给投资者不满情绪,反过来或许又将影响管理层的决策。”黄秋菡分析。  

  对于太保业务转型能否成功,黄秋菡的结论更为悲观。黄秋菡认为,现阶段保险公司的渠道还严重依赖银保,太保大幅度转身,负面影响不可小觑,尤其不可轻言成功。  

  如果太保业务结构调整不成功,投资收益也难出现可喜的变化,那么太保的股价将走向何方?对此,多家券商保险分析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均选择了回避。  

    链接  

  调整结构的真正内因  

  6月25日,上海一保险业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太保去年实行业务结构调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拉动保费其实并非难事,太保完全可以借助银保和产品来拉动,但是这样一来太保就必须要有充足的偿付能力,寿险业务扩大的基础是雄厚的偿付能力,但太保的投资收益两年下来几乎消耗殆尽,它没有平安那么多后备资金,到时候通过何种方式去补充,是其管理层要面临的头痛问题。  

  “现在对于太保而言,保费规模难以实现持续增长,是阻碍其股价上涨的原因,股价今年要达到30元/股很难。”上述人士直言。  

  在这位人士看来,太保不如索性调整结构,这样一来,既没有补充资本金的压力,也无需为来年的分红担忧,更长时间来看,太保也无需为此到香港市场去融资。  

  “但是这显然与太保成为一家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目标相违背,今年国家已经提出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计划,太保作为本土保险金融集团,理应借助东风发力保险市场,但是现在看来,至少太保目前的表现还是不尽如人意。”这位人士说。  

  而对于太保的经营特点,这位人士还指出,在国内三家保险集团中,太保的综合经营成本控制率依然是最高的,已经成为太保的一个“致命伤”。  

  记者也在计算三家保险巨头今年一季度的综合经营成本率时发现,中国人寿一季度的综合经营成本率为97.65%,中国平安为102%,而太保是110%,正好印证上述人士的观点。